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热门资讯>富资讯>正文

富资讯

最后3天!这个能抵扣个税的操作赶紧码起来!

2022-12-28
不知不觉又到年底了,新一年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也已经开始确认,已经缴纳了个人养老金的客官们记得申请个税抵扣哦,还没开户缴纳个人养老金的客官们也别浪费这个机会, 还有最后3天,抓住年末窗口期,把2022年税收抵扣优惠额度带回家!

12月初,根据个人所得税App,2023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开始确认,纳税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等进行办理。

而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毫无疑问,个人养老金新政为客官们带来的最大优势是税收递延政策。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在缴费环节,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

还没缴纳个人养老金的客户今年的额度还剩最后3天,抓住这个一年一次抵扣个税的机会。 尤其是年收入越高的客官,税优也越明显。按12000元/年的个人养老金缴纳上限、30年可领取进行测算,若客官年收入在20.4万-36万之间,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那每年可免税2400元,缴纳30年后,共计可免税72000元。若客官年收入在48万-72万之间,使用税率为30%,每年可免税3600元,30年后可免税总额为108000元,属实是很划算了。



各位客官可以结合自己的年收入、退休日期对照下表:


注: 收入所处档位和适用税率来自国家税务总局官网,6万免征个人所得税。 此处不计算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纳税情况。

已经参与了2022年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客官,可以通过以下流程申报个人养老金扣除:

人所得税APP上点击常用业务的“管理”→添加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到常用业务,并进入个人养老金扣除信息管理→点击授权管理,按提示填报,即可支持个人养老金缴费凭证二维码录入相关扣除信息。


实际上,缴纳个人养老金除了能抵扣个税,获得税优外,还有一个特征, 那就是同样是个人养老金投资,越早参与越“划算”。


根据“不同初始时间和不同缴纳时长”的两位个人养老金投资参与者,为大家测算一组最终收益数据发现,张先生早早参与且仅投入8年,而王女士晚8年参与且参与时长30年,在假定的收益情况下,两者的账户最终收益相近。

张先生从23岁开始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每年投入12000元,连续参与8年,总投入9.6万元,按年均复合收益率7%测算,30岁账户总收益达13.17万元。此后暂停投入,直至60岁退休后,账户总收益达100.28万元。
也就是说,总投入9.6万元,最终收益100.28万元,净收益90.68万元,资金增长率9.45倍。
注:退休后账户总额计算公式 ,M:累计账户总额,N:年初即30岁时账户年终值,假定年收益率为7%,缴纳期数为30年。以上为模拟测算,不预示未来情况,仅用作分析说明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收益率为测算需要假定,并不构成任何意义上的收益保证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王女士从31岁开始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每年投入12000元,坚持参与30年直至60岁退休,总投入共计36万元, 按年均复合收益率7%测算,60岁账户总收益达121.28万元,净收益为85.28万元,资金增长率2.37倍。
注:退休后账户总额计算公式 ,M:累计账户总额,I:年度投资缴纳金额,x:假定年收益率,n:缴纳期数。以上为模拟测算,不预示未来情况,仅用作分析说明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收益率为测算需要假定,并不构成任何意义上的收益保证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能抵税还有希望获得长期复利收益,所以参与个人养老金投资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感兴趣的客官抓紧时间,趁最后3天参与起来!富二家旗下的富国鑫旺稳健养老(017260)富国鑫旺均衡养老(017263)富国鑫汇养老目标日期2025(017294)这三只产品可以考虑哦。


注: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产品由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若有变动,请以本公司最新发布公告内容为准。请详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个人养老金可投公募基金范围具体以中国证监会确定的产品名录为准。“养老”字样不代表收益保障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个人养老金基金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不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可能不同,投资人应根据自身年龄、退休日期、收入水平和风险偏好等选择合适的养老金基金。

了解更多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相关文章:

关注这个微信号

0人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