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节后第一周,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感受到了消费复苏的景象,无论一线城市还是家乡小城,线下消费场景人流量都肉眼可见地增多,但生产投资仍未出现明显反弹迹象。对于整体债市来说,还是“求稳”为主,而作为“固收增强”属性的二级债基,可以在这个时候关注起来了~
“固收增强”策略并不是简单的股债拼凑,它考验的是基金管理人的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宏观研究能力和权益、固收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而其中对股和债投研深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富二家的张明凯,就是一位典型的“股债双优”型选手,懂债市、懂转债也懂股市,是业内少有的投资多面手。
● 9年证券从业经历,8年基金管理经验。
● 信用债投资研究出身,精通信用债的行情与风险研判,对债券市场行情具有较为精准的研判能力。
● 2018年2月加入富国基金,现任富国天丰强化收益、富国收益增强、富国可转债等基金基金经理。
作为一位“多面手”基金经理,张明凯对未来宏观市场的方向又怎么看?富二递上张明凯的最新观点与客官共享~
(原文刊载于中国证券报。)
去年以来各类资产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股票源于市场对各种客观不利因素下国内长期增长的担忧,除了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出现回落,更重要是估值水平从均值附近快速回落至历史低位。债券则源于较低的收益水平难以对风险波动形成抵抗,当预期边际变化时,会迅速击穿各类资管产品的业绩目标,随之而来的赎回对产品投资本身又形成负反馈。
进入到2023年,我们看到经济基本面正出现边际上的变化,其中春节期间出行和电影票房基本回升至疫情之前,整体消费力虽较2019年仍有差距,但较过往两年的修复斜率则超出预期。其次年后部分商品价格也开始有所提升,二手房销售出现底部回升,同比也好于去年同期。最后政策端对于经济增长诉求较为明确,对部分仍存在困难的行业持续给与支持,后续仍然会有相关支持细节出台。
总体而言,目前除了数据上的验证之外,最为关键是信心的恢复,不仅仅表现在消费意愿的迸发、也将反应在未来投资和工作生活中。外部对国内经济的复苏反应仿佛更加强烈,人民币汇率从7.3的水平大幅升值至6.7,2023年以来北上持续流入,规模也超1500亿元,作为具有疫情冲击恢复经验的主体,外部也更加认可这种确定性。当然除了这种基本面上的验证,长期上我们更加相信社会更阶层对提升自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诉求,虽然国内人口增速进入拐点、甚至阶段上可能出现下降,但社会发展驱动力的主体终将由广大的80后、90后、甚至00后组成,其发展动力中长期是毋庸置疑的。这种信心的修复一方面将带动经济基本面的企稳回升,另一方面映射到资产表现上则可能是企业盈利预期的修复,这种修复将直接体现在估值水平上。
当然,也应该看到方向的确定也并不代表修复节奏出现台阶式的跳跃。政策端的落地需要时间,而项目从投入到产出也需要一定周期,而更广大的社会资金可能需要在看到具体项目的投入产出,衡量资金成本后才能形成正向循环,这就使得信用派生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外部性上,人民币汇率进入到6.7之后,将告别快速升值阶段,也面临着部分资金获利回吐的压力,后续基本面数据的验证将成为支撑持续性的关键。当然除了基本面修复方向上的确定性之外,我们也面临着疫情反复存在的不确定性,各阶层项目落地进程和各方配合节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最终形成实物投资和利润,与此前投入预期之间可能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些都可能带来资产端的波动。
面对这种不确定性,相对于单一资产的波动都是难以避免的,而固收增强类产品则能够更好的平抑这种波动。一方面债券利率水平已经达到可以对冲部分风险的程度,另一方面具有权益配置比例限制、以及一定回撤控制理念的产品,能够将波动性控制在大众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投资这类产品可以更好的避免在长期方向确定环境下,因为短期市场波动所带来心理上的患得患失。从过往历史来看,固收增强类产品在牛市环境下一样能够带给投资人较好的价值回报,并在持有体验上有极大改善。当投资人在面对难以抉择,同时内心又心向阳光之时,可以将资产布局重点放置上固收增强领域,上有望获得显超同期通胀水平的持有回报,下可以获取相对稳健的表现,力争实现进退可兼顾的目的。
(本文作者为富国天丰、富国收益增强等基金基金经理张明凯,以上内容不代表对市场和行业走势的判断,也不构成投资动作和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