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A股迎来2023年“五连阳”,临近春节,不少客官戏称A股在拜早年!这熟悉的“春季躁动”如约而至?所谓“春躁行情”就是指股市在多数年度一季度会上涨的行情,而2023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改变、消费复苏的预期明朗,让大家对经济修复和流动性都更有信心,2023年的“春躁行情”或许已经开启!那么“春躁”有哪些历史表现?以往都在“躁”什么?今年的春天又属于谁呢?随富二一探究竟~
这里富二统计了一下2009年以来A股出现“春季躁动”的行情,发现2009年以来几乎每一年都会出现“春季躁动”,概率较高!划重点,虽然春季躁动对全年行情没有决定性作用,但反观2018年、2022年“春季躁动”较差的年份,全年的表现也较差。为什么会出现春季躁动,哪些行业或更优?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01-08
根据历史经验不难总结,“春季躁动”往往因为经济预期的改善或者是政策友好。比如2013年、2017年、2018年和2021年都有经济预期改善的驱动,像是经济景气、估值修复、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行业出清等等;再比如2011年、2012年、2016年、2020年年初,流动性环境或政策相对较好。
而今年,随着疫情政策的改变,经历了前期的感染高峰后大家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随着春节的临近,富二已经听到不少小伙伴表示,好久没回家了,今年迫不及待要回老家看看,再重温一下走亲访友、其乐融融的感觉,想必今年春节电影院又可以感受到“一票难求”的高上座率了。因此,2023年咱们面对的是经济预期修复叠加政策向好的“组合拳”,在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宏观背景下,今年的“春躁行情”或许可以更乐观!
这里给大家一个有意思的数据,从2009年开始,观测每年“春燥行情”的行业表现,可以发现有色金属、电子、计算机可以算是“尖子生”。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01-08
不少客官会问,那么从最近市场行情来看,消费也有所表现,前期降价逻辑带来新能源也有所反弹,2023年消费能否王者归来?新能源、科技赛道等行情可否持续?
首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2023年的重点任务是扩大内需,而消费应是扩大内需的“排头兵”。随着疫情放开、经济预期改善、消费场景和服务场景的修复,消费和医药成为当前“春季躁动”的先行者。在昨天“修复之年,共启未来”的2023年度投资策略会上,富国“大消费女神”王园园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2023年的权益市场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经过2022年市场整体调整以后,2023年将慢慢的走出疫情的阴霾,经济应该是逐渐改善,2023年消费或将迎来新的篇章。具体行业来看,首先看好的是消费,以及消费服务。第二个板块,比较看好医药。第三个板块,比较关注养殖行业。2023年的小目标是,希望努力给持有人提供稳稳的幸福,充分发挥在消费领域的优势,把消费者平时花的钱,力争通过消费基金挣回来。”
再说到新能源。经过前期的调整,目前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的估值已经处于相对低位,各细分行业依然保持了高景气,如:当前光伏的需求量较好,随着硅料成本下降,供给释放或将引起装机量释放,进而带动配储需求。虽然目前市场对新能源车依然非常谨慎,但核心还是看需求,若未来欧美需求以及国内需求跟得上,依然会有结构性的机会。对此,富国汽车智选基金经理张富盛在年度策略会中也表示:
“我对2023年权益市场相对偏乐观,从市场的角度,可能会围绕着复苏的这条主线,总的来说,会看好三个结构,第一,扩大内需,随着疫情放开,消费这块可能会刺激起来。第二,安全性相关的,比如说偏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的领域,主要是互联网科技领域比较看好。第三,双碳领域,这块代表了中国高质量的制造业,围绕着这三个结构的复苏主线,是我们2023年要去挖掘的地方。如果作为新能源主题型基金经理,目标是希望成为这个产业里的专家,找到超额收益。未来会通过对细分行业、资金的敏感度,更多的去做平缓,从而让投资者有更好的体验。”
2023年的春躁行情如约而至,长期来看投资中机遇与挑战始终并存。2023年,富二也和各位客官一起,期待更多投资惊喜,实现更多投资小目标!
-#日富一日 春季躁动-
2023年伊始,各位客官看好春躁行情中的哪些行业?中意富二家的哪位绩优基金经理呢?欢迎客官们留言分享~~
留言被精选且点赞数前10名的客官,富二将奖励10元话费给到客官~
(提示:请客官直接在本篇文章评论区留言,获奖后富二会通过后台通知获奖用户,届时请按“关键词+手机号”此格式回复富二。留言活动富二会在后台监测数据变化情况,保留取消数据存疑用户获奖的权利。)
本活动截至2023年1月13日17:00结束,最终解释权归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
了解更多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 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